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殘疾女性占一半左右,其中重度殘疾女性又占了將近一半。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殘疾婦女就業狀況低于殘疾人和婦女總體就業水平。為幫助更多殘疾婦女通過勞動實現就業夢想,創造美好生活。2022年7月,中國殘聯、全國婦聯等5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工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實施方案》,旨在通過選拔和扶持一批適宜殘疾婦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業的手工制作企業和機構,逐步打造“美麗工坊”這一殘疾婦女培訓就業品牌。伴隨著“美麗工坊”在各地的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殘疾婦女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增收,在“美麗工坊”中開啟了自己的“美麗事業”。
貴州省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坊是貴州省殘聯推薦申報中國殘聯的首批“美麗工坊”項目機構。刺繡坊的創辦人陸婷(中)右手殘疾,是一名侗族刺繡師,她把刺繡當作一生的事業,希望以此來推動侗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同時,她還積極投身到全縣殘疾人、農村婦女和下崗女工的刺繡技能培訓中。(圖_CFP)
重點關注
解決殘疾婦女增收難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實現穩定就業是廣大殘疾人的迫切愿望。我國有近1800萬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隨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殘疾人全部實現脫貧,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已成為“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國務院《“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首次將殘疾人就業工作單列專章予以強調,并提出了“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基本形成,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的任務目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更是對推動完成“十四五”殘疾人就業工作目標,細化落實“十四五”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提出明確要求。
從總體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殘疾人就業情況穩中向好。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總量壓力更大,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而在廣大殘疾人中,殘疾婦女更是其中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在我國8500萬殘疾人中殘疾女性占一半左右,其中重度殘疾婦女又占了將近一半。據統計,目前我國殘疾婦女就業狀況低于殘疾人和婦女總體就業水平,她們也就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關愛幫扶的重點對象。而幫助廣大殘疾婦女就業增收,事關國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局,事關弱有所扶的原則立場,具有特殊意義。為改善殘疾婦女的生存發展狀況,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多次呼吁,加強和改進對殘疾婦女的服務,讓她們的生存權得到穩定保障,發展權得到更好實現,并強調,殘疾婦女是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人類大家庭中最需要幫助的成員,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惠及殘疾婦女,與她們共創想要的生活。
2021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北京市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問詢手工類項目帶給殘疾女性的改變。(圖片由北京市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提供)
近幾年,手工制作業以其投資少、就業方式靈活、增收見效快等優勢,在吸納城鄉殘疾婦女就業、提高家庭收入、改善殘疾婦女地位、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涌現出了一批以殘疾婦女為主要對象的就業創業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非遺培訓基地。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在總結以往發展手工制作業促進殘疾婦女就業增收工作經驗基礎上,中國殘聯、全國婦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及國家鄉村振興局在2022年7月印發《“美麗工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幫助更多殘疾婦女通過勞動實現就業夢想,創造美好生活。
部門攜手
打造殘疾婦女就業品牌
所謂“美麗工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旨在通過選拔和扶持一批適宜殘疾婦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業的手工制作企業和機構,以“美麗工坊”統一冠名,通過宣傳推廣、市場營銷,不斷擴大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打造“美麗工坊”這一殘疾婦女培訓就業品牌。根據《實施方案》,在“十四五”期間,在全國打造100家“美麗工坊”企業和機構,通過開展技能培訓、開發就業崗位、輻射帶動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措施,幫助1萬名殘疾婦女在手工制作領域實現就業增收。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地殘聯、婦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文化和旅游部門、鄉村振興局也通過加強協作,給予必要的扶持,為“美麗工坊”的宣傳推廣提供助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打造“美麗工坊”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殘疾婦女的技能水平,提升其就業能力。在建設過程中,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綜合運用各類激勵政策和措施,以提高殘疾婦女就業能力為重點,結合區域手工制作業發展實際、區域特色經濟、旅游市場需求和殘疾婦女就業特點,選擇手工編織、電商營銷等通用性廣、時尚前沿、產品市場需求量大的手工技能培訓項目,通過短期技能課程、企業定向學徒班、線上課程等培養模式,幫助殘疾婦女提高手工從業技能,增強增收本領和自我發展能力。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為進一步提高困難人口素質,增加困難人口收入提供了支持。而在實施“美麗工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中,也優先落實“雨露計劃”對脫貧家庭殘疾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資助政策,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搭建以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特教院校、手工產品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幫扶車間、殘疾人非遺培訓就業基地、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殘疾人就業基地、托養機構為載體的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網絡。
要讓殘疾婦女穩崗就業,離不開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機構的支持。如何遴選試點企業,落實幫扶政策也就成為“美麗工坊”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按照《實施方案》,各地各部門緊緊依托本系統,在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機構中,遴選一批已安置一定數量殘疾婦女就業、有一定規模和基礎、有成熟的產品和營銷渠道、有帶動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手工制作類企業及機構,開展“美麗工坊”項目試點。特別是引領號召女性領辦的手工企業積極吸納殘疾婦女就業,推薦符合條件的婦女手工企業進入“美麗工坊”試點項目。
要使殘疾婦女的產品真正轉化為真金白銀,關鍵是要拓展營銷渠道。在“美麗工坊”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幫助龍頭企業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產品銷售渠道,穩定企業發展,擴大“美麗工坊”品牌影響。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快、新、廣、眾的特點,協商大的網購平臺,開設“美麗工坊”產品售賣專區,并利用星級酒店、符合條件的旅游景點設立“美麗工坊”產品售賣專區,借助三八婦女節、全國助殘日、殘疾人展能節及相關博覽會、展銷會時機,集中展示、銷售“美麗工坊”產品,從而進一步助力“美麗工坊”產品拓展銷售渠道。
通過“美麗工坊”促進殘疾婦女增收的根本目的是使殘疾婦女的權利、尊嚴和價值得到尊重和維護。因此,在“美麗工坊”建設中,各地通過鼓勵和動員殘疾婦女積極參與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提高技能,展示形象,提升社會對殘疾婦女的關注度,激勵廣大殘疾婦女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此外,還通過鼓勵并協調安排殘疾婦女參加各類手工藝品交流展示活動,協調組織“美麗工坊”產品積極參加各類展示、展覽、展銷活動,從而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面。
2017年10月,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在昆明開賽,選手在剪紙項目中比拼手藝。一些省份以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參考項目中的手工類項目作為參考,創建“美麗工坊”項目。(圖_CFP)
因地制宜
讓“美麗工坊”落地生根
在各部門加強協作,推動《實施方案》落地實施的同時,我國不少省市也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多種舉措幫助殘疾婦女就業增收,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河南省,2021年,駐馬店市殘聯聯合市婦聯下發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殘疾人“美麗工坊”建設活動?;顒右赞r村廣大殘疾婦女、城鎮失業殘疾婦女等為對象,依托有帶動能力和有實施項目內容的各類企業,結合婦聯部門“巧媳婦”工程,幫助更多殘疾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在《實施方案》出臺后,湖南省殘聯結合本省“十四五”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及機構專家,圍繞如何打造“美麗工坊”品牌、促進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進行交流探討,提出要強化技能培訓,選擇時尚前沿、產品需求量大的手工技能培訓項目,依托湖南省特教中專重點開展培訓以及相關課程研發。并將殘疾人手工作品與湖南博物院文創設計相結合,通過融入湖南省產業園區集群品牌,拓展線上線下產品營銷渠道,提升“美麗工坊”品牌價值。
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當地免費為殘疾婦女及留守婦女進行手工編織、民族服飾等手工技能培訓。到2022年年底累計組織殘疾婦女培訓40多期,培訓人數1000多人,借助創建“美麗工坊”的契機,當地也將輻射帶動更多殘疾婦女通過學習手工技能穩定增收。
福建省殘聯則利用省殘疾人就業中心殘疾人就業創業空間及網絡服務平臺和省同人助殘志愿者服務中心帶動,在省就業中心開設“美麗工坊”項目專區,采取培訓賦能、開發就業崗位、輻射帶動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措施,通過線下集中授課培訓、線上展示方式,幫助殘疾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增收。首期活動圍繞基礎手工折紙、三角插折紙、分層插拼等折紙技巧組合與創意搭配進行培訓,使殘疾婦女未來實現居家就業創業成為可能。
當前,伴隨著“美麗工坊”影響力在各地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殘疾婦女將在“美麗工坊”的幫助下就業創業、實現增收,與此同時,一個關心支持殘疾婦女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也將在全社會慢慢形成。